一個人在南大的第三個月
灰霾剛消散那會兒,有一天上完c語言課,迎著冬日暖陽去學友書店買完郵票出來的時候, 遇到了剛開學時結識的朋友,她笑著跟我說,你的頭髮太長啦,該剪了。 我抓了抓劉海,確實有些長了,
“我打算考完期末再剪啊”
“都過鼻子了吧”
“唔……但是我想在回家之前一次過把它全部咔擦掉啊,感覺就應該這樣”
……
一個人回宿舍的路上緊裹著在亞馬遜貪便宜買來的黑色風衣, 被課業割得零碎的記憶夾著北風呼呼地吹過, 被恍如隔世的感覺包圍的我無意識地眯了眯眼,又裹緊了一些。
記得一個人坐了25個鐘的火車從東莞來到南京的時候,還對一個人的生活感到新鮮, 以至於第一晚去了三次超市才把日用品買齊,甚至把洗手液看成沐浴露用了好久才發現,囧……
一開始在這邊最不習慣的就是飯菜了…… 第一個星期沒有幾頓吃得飽的,米飯太硬, 尤其是變冷之後的東北大米伴著甜醬和口水艱難嚼碎之後還要去折磨我的胃…… 不要問我爲什麽會變冷= =
還好南大的軍訓還是蠻水的樣子,晚上常常和暑假q群里認識的朋友聚一起, 一起吃飯,唱k,在食堂、音樂吧打uno,哦,音樂吧就是檸檬說的一個裝修得像咖啡館的大排檔。
有一天夜晚和他們去到鼓樓校區那邊吃那種一個人一個鍋的火鍋, 我一直看著架子上面飄著藍色焰火的木炭,那時候在想什麽時間太長了都記不清了,只記得火鍋有點辣。 倒是後來舍友媽媽來南京帶我們出去吃的也是一人一個鍋的火鍋, 不過是電磁爐的,我那時還說第一次見到這種火鍋呢。吃過飯就在老校區的街道晃悠, 去到那個標誌性建築北大樓前,太黑了什麽也看不到, 只好在前面的草坪多踩了幾脚,其實好想在上面打個滾……
直到十一假期在同濟和復旦看到那些漂亮的草坪、草坪上的鴿子, 年歲已久的樹木和建築,才恍然大悟, 南大仙林校區給我的粗糙感其實并不來自他的課業和活動, 而是在我去到過得區域裡面,連一塊像樣的草坪都沒有!
一個大三的學長問我覺得南大怎麼樣,我想也不想就說這個校區建築太難看了, 而且色調偏暗,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軍訓期間夜夜外出,幫朋友裝路由器,夜遊校園卻是兜圈,總走不到政管樓和後山那邊。 但還是和喜歡一個人散步的感覺, 關掉音樂,寒蟬的嘶鳴和自己的腳步聲慢慢彙聚成一種不可抗拒的節奏從四面八方流淌而來,
“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以一种与以往不一样的方式存在着,我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 听到自己的身体里也在发出与之相应的微弱的声音。”
有時候晚餐一個人吃著一個鐘都不會變冷的營養料湯,慢慢地一口一口喝著,
會聽到暖流在身體里流動的回聲,在喧雜的飯堂里兀自地發出來。
這種聲音越來越強烈,一直到在外灘的大雨中,獨自撐著傘沿著現代和近代的雄偉建築之間的蕭瑟大路,
發現自己開始對自己說起話來……
然而在站著回來的火車上,那個聲音卻慢慢從我的身體里擠出來,
那三個鐘之後一直到前幾天我都沒有再聽到。
在南京,許多陌生的東西開始變得熟悉,每天的課和晚上補第二天的作業; 偶爾早起打卡,做做7 minutes-workout; 十月中旬天氣轉涼之後不能再洗冷水,也就下去公共浴室洗了,其實真的沒什麼,而且我一般四點多洗,沒什麼人……; 嘗試了食堂里的大部份菜——只有香菜味的涼面、放好多糖的雞肉、放好多鹽的荷葉飯,不怎麼辣的麻辣燙……; 知道了素雞是什麽,吃到了五食的炸素雞,粗糙細碎的觸感加上甜醬和豆類經油炸之后味道相互滲透,也算是難得的食堂美食; 四食的蓋澆飯的番茄炒蛋難得地放了蔥花,番茄的酸甜和雞蛋的香味在蔥花的作用下很好地mix在一起, 我第一次吃到的時候真的感動地就要哭了,在食堂終於吃到了喜歡的菜……
熟悉之後就會慢慢地開始習慣,這裡的一切。 早餐吃五食的烤紫薯,中午吃四食的蓋澆飯,晚餐吃五食的營養料湯或者鐵板飯。 每天吃著不那麼重口味的菜,上著不怎麼重要的課,生活里有一部份已經固化起來了。
衝動地在校內網紫荊站以10M/s的速度下載了好多720p的電影卻沒看幾部。 《志明與春嬌》、《春嬌與志明》、《音樂人生》(黃家正)、《南海十三郎》、《十日談》(何韻詩)。 看的都是香港電影,來到這邊之後,說粵語的衝動會變大。 那晚和小夥伴帶腸粉給廣東同鄉會的學姐時,她說,
“其實好多廣東既來到呢度,佢係廣東可能都唔點講粵語, 但系來到呢度之後哩,同同鄉既都會講粵語。其實系有一種認同感係裡邊咯。”
但我覺得有些東西是滲透到身體裡面的。週末中午忘記吃飯過了時間,就會去和園的沙縣小吃里吃炒河粉; 在朋友的“指引”下花了一下午找到了路邊的腸粉攤,那一晚在宿舍吃著打包回來已經凉了的腸粉, 閉起眼睛感受著那種充滿了口腔的香滑細膩、久違的粵菜酱汁调料,鮮入味蕾,美不可言。
後來跟舍友解釋說,其實這裡做的并不十分好吃,但是當時真的吃出了家鄉的味道。
一般跟人抱怨這邊的菜都很重口味的時候,就會說,廣東那邊做菜比較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
挖掘其中的香味、鮮味,口味清而不淡。
其實我是照著回憶里的《中華小當家》說的。
後來起床晚了,早上飯堂也不進了,就買個瑞士捲,趕在遲到之前衝到教室慢慢吃; 有時候會去超市買合味道當午餐; 周一的最後一節物理課、週四的最後一節電路課和週五的思修課變成了必逃課……
一直想逛遍整個校園卻沒有一次成功過,想去看花房,後山天文臺,
聽說裡面很酷的不記得哪個院的院樓,還想去紫荊山、博物館、南藝……
現在看來,期末考前都很難實現。
近幾天看了2013WCG最後一次war3總決賽的錄像,其實我想moon贏的, 看著moon又一次被對手反敗為勝,真的有”那是我逝去的青春“的感覺。
本來還有很多可以寫的,但是落筆之後,寫下來的居然大部份都跟吃的有關, 彷彿在這邊的幾個月里終於找到了一種肉體的依靠。
在微信的朋友圈里發出“一個階段的終結”的時候, 在2013的最後一個月里,身體深處的聲音伴著某種甜美的溢出一起,回到了我所能感知的世界。
不用再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