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提出要保护粤语。为了展示粤语的古雅,查据了不少粤语口语的本字,比如
「嘢」的本字是「也」,「咁」的本字是「恁」
「唔」的本字是「毋」,「点」的本字是「焉」
「呢」的本字是「尔」,「仲」的本字是「重」
「佢」的本字是「渠」,「瞓」的本字是「睏」
等等。

其实,粤语本字的考据很早之前已经有前辈在做了,也出过不少书, 但是现在网上流传的一些本字却有不少争议。比如今天要说的「啲」的本字。

在一些网络节目如粤字唐文汇、热血时报中解作「尐」。 在维基百科的不同词条里面,「啲」的本字有时是「的」,有时是「尐」。 在 粤语本字 词条里面则是两个都出现了,但是只有「尐」有给出考据。

dictionary

大概是人们觉得这个字比较生僻,显得古雅,越来越多人接受这个本字,并用在日常的post里面。

但是,仔细看这个康熙字典的解释。「尐」,意思是 少 。读音是「子列切」,如下图。

fanqie

读音与「节」一样,与「啲」连声母都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发音是会自然流变的,古代反切出来的音,和现代发音不同也无可厚非, 只是,粤语里似乎真的没有其他从 z 流变到 d 的例子吧?

再说意思,「尐」的意思是少、些, 但是似乎没有「啲」所表达的意思,比如「多啲」就同「多少」是两个意思。

而「尐」的本字另外一个说法是「的」, 据《音學五書》所载:「的字在入聲,則當入藥,音都略切。轉去聲,則當入嘯,音都料切。 後人誤音爲滴,轉上聲爲底。」所以,很有可能是的转音为dit1,和汉语「的、底混用」有关。

比如「啲多」 (dit1 doe1) 就应该是 「的多」之音转。 由于「的」乃本字但读音不同,所以粤语自行再造一个派生字「啲」,加个「口」字以作识别。

我个人比较认同「的」是啲的本字,但是本字之争完全是学术问题, 「啲」一字记载最早见于明末清初广东弹词《第八才子書花箋記》:

奴系綠窗紅粉女,
日長針指度芳年。
婚姻自有高堂在,
啲該兒女亂開言?

可见「啲」字都有两百多年历史了,有何必要用回本字呢?

孤芳自赏其古雅或是搞正字正音运动都是不尊重民间自然流变, 和你们斥责的强硬推行普通话相比,也不过是另一种暴力罢了。